無人駕駛汽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發布時間:2014/11/17 15:38:39

 無人駕駛汽車

獵云網11月17日報道 (編譯:Sally)

“自動駕駛汽車”這一概念曾經在大眾文化中十分熱門。每一個80后的小孩都會對“汽車人”和《霹靂游俠》里的“霹靂車”難以忘懷?,F如今,這一切都不再是幻想。在未來的五年內,你將能買到一輛能自動載著你在高速上穿行的汽車。當然,想讓你的寶貝車變成能防詐騙的機器人或者能在有不法分子的時候挺身而出,估計還有點困難??上攵?,想要讓一輛車真正的自動和智能起來還是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的。

在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列出了五種自動駕駛汽車。最低檔次是0級的。0級的車指的是那些沒有自動穩定控制系統。再高級一點的自動駕駛汽車能夠在告訴它目的地之后就完全不需要人為控制,這樣的屬于4級。你可能會認為4級的車現在還很少見,的確如此。所以3級的車可能更加符合你的想象:3級的車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自動駕駛的車,比如在高峰時段的高承載專用車道上。

幾周前,Tesla宣布他們的汽車將實現自動駕駛。這一消息讓它的支持者們歡呼雀躍。但實際上讓汽車實現自動駕駛在業內算不上是什么創新的舉動。對汽車比較關注的朋友們都會知道,奔馳、沃爾沃、奧迪以及其它眾多品牌都有類似產品,萬事俱備,只欠“有關規定的落實”。

自動駕駛汽車1

自動駕駛汽車早已萌芽

放在過去,貌似一切要單純很多:汽車就僅僅是汽車而已。它是由輪子、發動機等組成的一個機器,人們通過踏板、操縱桿和輪子來控制它。汽車與汽車之間的交流也僅限于轉向指示燈,當然當嚴重擋路的時候也有可能是透過窗戶的粗魯的手勢。之后,半導體變得越來越便宜、快捷和堅固,也吸引了汽車行業的注意力。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開始滲透我們的汽車:比如為了高效,汽油噴射系統取代了汽化器;再比如,為了安全,防抱死系統(ABS)也被運用于汽車。

到1995年,出現了電子穩定控制(ESC)系統,帶頭的就是奔馳的S系列。有ESC系統的車能夠持續監控車主的駕車記錄并與汽車所行駛的方向進行匹配。如果兩者差距過大,ESC就會對個別驅動輪采取剎車動作,讓一切恢復正常。穩定控制系統在減少車禍方面成效顯著,因此在2011年底,美國和歐盟要求所有的車輛都安裝此系統。

這樣一來,ABS系統以及牽引控制就成為了一大特色,同時也就意味著現如今只要是你在市面上能買到的車都不僅僅將監控汽車行駛的方向,還會監控個別驅動輪是否因為失控而轉速太快,抑或是因為剎車而壓根不轉了。然而這些各式各樣的安全輔助措施對于自動駕駛的汽車來說還遠遠不夠。它們只能在緊急事故發生的時候讓車輛減速。最近我們發現了個新玩意兒——電子線控節氣門裝置。這個裝置很神奇,能夠感知駕駛時周圍環境并做出分析,判斷該往哪兒走。很牛吧。

自動駕駛汽車2

 

汽車的“眼睛”和“耳朵”

我們可以發現,大多讓車輛感知周邊環境的科技其實早已存在。運用在奧迪 A8上的“自適應巡航控制技術”結合了光感、雷達及超聲的傳感器,防止車輛偏離預定駕駛方向,還能檢測與其它車輛之間的車距以免發生碰撞。還有圖像識別軟件能夠檢測到限速標志上的數字從而提醒駕駛員。這一切在十年前都是科幻小說里的橋段,但現在都變成了現實,并且僅僅是一個大時代的開端。我想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傳感器都會變得更加高級,能告訴你的絕不局限于車輛周圍的環境情況。

現在有個問題來了:我們到底希望自己的車發出怎樣的數據信號?

Sean Gallagher在今年年初親身體驗了一回,結果發現有V2V功能的車與車之間是可以交流的,對路況的潛在危險做出警告。V2V建立在802.11p的通信基礎上,對wifi的要求是使用5.9 GHz中的75MHz頻段。802.11p允許即時通信,無需在廣播消息之前建立一個網絡連接,這讓V2V在安全方面特別靠譜。畢竟,如果在危險事故發生時,你還不得不需要揮動雙手來告知他人,這對于那些身處危在旦夕的人們來說,絕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紤]到對可視通路并無要求,未來V2V可能會看清楚拐角處的情況。

自動駕駛汽車3

 

“云”上的汽車

越來越多的車配置了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在,主要是因為車主們對流媒體服務有需求。乘車人的娛樂對于某些人來說或許微不足道,但是讓你的車能時刻接受到最新數據也會讓它的導航系統更加給力。說不定你也跟我一樣,覺得單獨的或者內置的GPS裝置弱爆了。如果是的話,那你肯定也是大愛比如Google地圖或者Waze這樣的應用,能夠即時提供最新的數據。而如果有了能即時更新數據的車的話,或許我們就會把這些應用毫不猶豫的扔到一邊,重新用回車上的導航系統。這種高級的數據呈現將會讓你的愛駕知道你們身處何方,甚至可以預測接下來的路況呢。

對于任何一個人類來說,開車的時候導航數據那么全,是非常足夠的了。然而現實很骨感:就算和GPS結合起來,也很難達到自動駕駛的車所要求的精準度(民用的GPS準確度為95%,置信區間為7.8米)。所以,為了實現車的自動駕駛,需要一張極高分辨率的地圖,并且必須精準。精準就意味著要與時俱進。Google表示這是有難度的,但是Nokia,卻躍躍欲試,表示他們具有這個潛力。

于是,Nokia的HERE平臺開始了一項大工程:用21實際的傳統的方法,用裝有大量的傳感器和GPS的車輛對街道進行探測和地圖繪制。用這樣的方法繪制出來的地圖機器能夠識別,但是人卻不大能看明白。除了給使用HERE平臺的車提供地圖數據之外,Nokia也會控制他們的數據以實現實時更新。所有的HERE的車都會實時發出信號,“報告”實際路況,比如方向、路標,能精確到幾厘米呢,相當強大。如此這般,它們就實時更新了。

Nokia還有一個想法:發動“群眾”的力量。根據HERE的汽車云服務的頭頭Vladimir Boroditsky透露,為了讓自動駕駛的車不要再在路上“玩心跳”,他們計劃著利用所有在線的車輛收集的數據研究處一套合理的駕駛方式,然后通過軟件“訓練”車如何自我駕駛。這聽起來貌似靠譜一點。

自動駕駛汽車4

 

自動駕駛車輛的未來是否光明?

汽車制造商還是比較積極的。他們尋求與科技巨頭比如Qualcomm和Nvidia的合作,嘗試建立一個智能系統,能讓車自己感知到附近的環境并作出反應。Qualcomm的副總裁對于傳感器融合方面表示了足夠的信心。他說:“隨著車上安裝了越來越多的傳感器,傳感器融合必須強大。而我們的Snapdragon處理器就可以hold住這些,能夠非常迅速的處理這么大量的數據。”與此同時,Nvidia的Tegra K1也是奧迪和Tesla自動駕駛車的核心“大腦”。

這一切仿佛都是所謂“霧件”。奔馳早幾個月前就開始在大路上測試自動駕駛的S系列。在瑞典,沃爾沃也推出了自動駕駛的S60。Tesla也不甘寂寞,上月初也推出了他們的自動駕駛汽車,并放出消息Tesla Model S已經硬件齊全,整裝待發。

未來或許我們會看到精彩絕倫的自動駕駛車輛的競技賽,它們通過不同的方式一試高低。前不久,奧迪 RS7在德國有名的競技車道Hockenheim上大顯身手。上陣的車在兩分鐘內就完成了整圈,最高時速達到149mph。全過程完全沒有人為操縱。

而Google的自動駕駛車也終于面世了。雖然這款車非常與眾不同,沒有方向盤和踏板,并且在車頂安裝了一個相機裝置。在Goolge的對比下,Tesla、奧迪、奔馳和沃爾沃在外型上就差別并不那么大。

在上文中提高的所有車都達到了NHTSA的三級的標準。NHTSA是這么定義的:三級自動駕駛的汽車能夠在某些環境下讓車主完全不進行駕車所需的主要操作,汽車可自身做出判斷和調整,但是在某些極端情況下,還是需要車主恢復人為操縱。 對于裝有自適應巡航系統的二級的自動駕駛車輛,車主就不用特別頻繁的去關注路況。最近還有項有意思的實驗,說是有一輛自動駕駛的奧迪,能夠檢測你在車里面的時候眼睛是否是睜著的。如果你閉上太久了,汽車就會發出警告。所以,就算能自動駕駛了,也別指望能在你的愛車里面安然入睡呢。

自動駕駛汽車5

據Volvo政府事務部主任Anders透露,該項科技已經相當成熟了,瑞典的公司計劃在2017年之前上路測試100輛車。他說現在眼前更加重要的是如何將這項科技付諸實施并讓其與已有的基礎設施和諧共處。其次,如何讓這些自動駕駛的汽車與其他人力駕駛的車和諧共存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路上還有很多其他車種的用戶。第三級別的Volvo自動駕駛車將很快在未來的十年內面世并開始銷售。

Audi對情況持更加樂觀的態度,他們的負責人告訴我們按照他們的計劃,2017年之前就會有Audi的第三級別的自動駕駛車投向市場。Audi發言人Brad Stertz正式宣布其集成的駕駛員輔助處理器即zFAS將會利用NVIDIA K1超級電腦使用CES 2014發布的一款芯片。“我們的前期開發工作與192核K1芯片的研發同時進行,旨在使該項技術更快投入實際運用。”

 

這合法么?

這些預測聽起來還是很美好的,但是存在的交通管制方面的因素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如果得不到法律的允許,任何一輛能自己飛奔的車都不可能上路??萍际裁吹?,都已經不是問題。有這樣的科技的車能不能上路才是個問題。當然,這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們會不會買這樣一輛車。Sertz發言說:“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是,大多數的法律和規定建立的基礎都是假設自動駕駛的汽車能夠發揮的很好很穩定,但是實際上很多車還是達不到的。所以似乎這些規定都不是為現在而制定的,要等到很遠的未來才能用得上。

自動駕駛汽車6

Source:Ars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天天添天天看天天看美女,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香蕉,97无码视频,亚洲免费一区,精品国偷自产一区